为全面推进学院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,完成诊改工作任务,指导各部门在自主完成诊断和改进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把握工作方向,进一步做好诊改复核工作,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制定的《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(试行)》的要求,特制定2019年度诊断与复核工作指导方案。
本次内部诊改复核工作分为自查总结和抽样复核两个阶段。
一、部门自诊总结阶段(3月25日-6月30日)
以职能处室和二级院系为单位,按照职责分工,全面总结诊改工作,重点完成以下任务:
1.认真学习诊改文件,牢固树立质量意识
各部门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相关诊改文件及诊改材料,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理念,深刻领会文件精神,掌握诊改制度建设要求,为诊改自查与复核访谈打好基础。
(1)进一步学习上级相关诊改文件(详见学院诊该网文件汇编),重点学习教育部〔2015〕2号、〔2015〕168号文件、山东省〔2016〕46号文件、教职成司函[2016]72号文件、教职成司函[2017]56号文件、职教诊改[2018]25号文件。
(2)认真研学《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》和学院关于开展诊改工作相关文件(共享在学院诊改专栏中),熟悉我院诊改工作过程。
2.开展自查、完善诊改材料
(1)完善诊改过程资料。以二级院系为单位,组织各层面质量主体开展诊改自查,主要检查履职尽责情况、学院诊改文件是否全面落实,诊改各环节工作是否有效开展,是否取得实质性效果,对查找出的不足,尽快整改,完善诊改过程材料。
(2)全面完成诊改报告。各二级院系利用本部门网站,开辟专项“诊改”网页,上网公示诊改先进个人和团队诊改报告以及诊改的经验做法,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,组织全体教师、专业教学团队、每门核心课程(非核心课程撰写诊断性说课提纲)、每个专业、每个班级撰写完成诊改工作报告,并制作汇报文稿,确保全覆盖,确保报告质量。
(3)修订各层面发展规划。全院各职能部门、二级院系、教学团队、各门课程、专业与专业群负责人,要结合工作实际,完善相关发展规划。重点对发展规划中的任务分解表进行修订,注重各层级目标任务相互支撑、形成体系。部门规划任务要和《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任务一览表》相关工作任务形成对应关系。
教务处、人事处、学生处要结合实际,修订课程及专业发展专项规划、教师队伍发展专项规划和学生全面发展专项规划,重点是任务分解表内列举的项目和任务,专项规划要和二级院系相关规划形成对应关系。
3.各部门按照《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任务一览表》(见附件),准备复核材料。
4.质量管理办公室要组织汇总整理我院诊改过程资料,并按照省厅复核文件要求,准备复核材料、筹备省厅现场复核方案等。
5.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
各部门要常态化的利用现有的网站及时上传相关数据,确保数据实时完整。在此基础上,由网络信息中心牵头,相关部门全力配合,落实智能校园建设规划,近期重点完成以下任务:
(1)建立学院大数据中心,实现数据共享
升级改造现有数据中心,统一数据标准并将学院招生就业系统数据、教务及学籍管理数据、校园一卡通数据、教师发展信息管理数据、学生发展信息管理数据、专业发展信息管理数据、课程建设与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数据等,纳入大数据中心,实现信息系统之间基本数据共享交换,消除信息孤岛。
(2)统一门户网站,实现一键登陆
在学院大数据中心基础上,集成学院办公OA系统、教务系统、学籍管理系统、教科研系统、网上缴费系统、一卡通系统、学工系统、图书馆系统等重要信息系统,以及诊改工作相关平台等业务系统,初步形成我院网上办事大厅,实现统一身份认证(单点登录)、统一信息门户,实现一键登陆。
二、二次自主诊改阶段(7月1日—9月30日)(院系自查+教务处+质量管理办公室+督导室专项督查落实)
三、学院抽样复核阶段(10月8日-11月20日)
学院在各部门自诊总结基础上,开展抽样复核工作,反馈复核意见,指导和帮助各部门做好迎接省级专家复核准备工作。
1.成立专家组
由院长任专家组组长,主管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专家组。
2.审核诊改材料
(1)审核诊改相关平台状态数据。通过审核数据,查看诊改轨迹,以轨迹变化为关注点,核实各层面质量主体诊改工作过程,做出与事实相符的判断。
(2)审核诊改过程相关材料。各部门于9月10 日前,将附件相关材料(电子版、领导签章的纸质版)报送到质管办。质管办进行审查后,将材料呈送复核专家组审核。
(3)审核诊改工作报告及汇报文稿。各二级学院收齐教师个人、团队、核心课程、专业、班级诊改报告和汇报演示文稿(电子版),呈送专家组审核。
3.随机抽样,听取汇报
专家组听取如下层面的汇报:
(1)院系领导汇报:听取二级院系主要领导对本部门教学诊改整体情况的汇报,了解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架构、运行状态、经验成效、标志性成果。
(2)专业诊改汇报:学院专家组从当年招生专业中选取三个专业作为备选,随机听取一个专业负责人对本专业诊改情况进行汇报(每个院系至少准备1个专业)。
(3)课程诊改汇报:专家组从被抽取专业中随机选择一门专业核心课程,课程负责人对本课程诊改情况进行汇报,体现与专业的印证和支撑(每个院系至少准备两门课程)。
(4)教师诊改汇报:专家组从在职在岗专职教师中选取 10 名作为备选,从中随机选择一位教师对自身诊改情况进行汇报(每个院系至少准备两名教师)。
(5)学生发展诊改汇报:专家组从在校专业班级中选取 10 个作为备选,从中随机选择一个班级,该班班主任(或辅导员)对本班学生全面发展的诊改情况进行汇报(每个院系至少准备两名辅导员,10名学生)。
(6)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:听取学院信息中心关于学院智能校园建设进程、成效和下一步建设的规划。
4.深度访谈
专家组成员分组随机与学校管理层、执行层、教职工代表等交流、座谈,多维度核查诊改工作成效。
四、工作要求
1.高度重视内部复核工作
内部复核工作是我院诊改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,认真开展诊改内部复核工作,对于全面总结诊改工作经验、提高诊改成效,提升全员质量文化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各二级院系、处室要高度重视本次内部复核工作,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诊改相关文件,领会诊改精神,攻坚克难,进一步推进内部质保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,并结合自身实际,准备深度访谈提纲,为迎接省专家组现场复核奠定基础,为建立诊改工作长效机制、常态化的开展各层面诊改工作提供指引。
2.加强工作组织,开展部门自查
各部门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开展自查整改,加强事中事后监管,突出质量主体地位和责任,把握诊改制度建设方向。重点对本部门目标链、标准链的建设及实施情况,“8字型”质量改进螺旋的建立和运行情况,以及质量管理状态数据的常态化采集等方面进行自查,是否做到了全员、全过程、全要素质量控制。通过自查,完善体系,健全机制,为复核工作做好准备。
3.完善相关材料,确保材料质量
诊改过程材料、诊改工作总结及汇报演示文稿(PPT)是考核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。各部门负责人亲自组织落实我院诊改相关文件,扎实做好各层面各环节过程材料、总结及汇报材料,确保按照时间节点,高质量完成相关任务,为诊改工作汇报和资料的检查做好准备。
4.突出诊改特色,迎接内部复核
各部门在全面认真总结诊改工作的基础上,凝练本部门诊改工作方面的特色做法,形成具有推广价值典型范式,积极配合复核专家组的工作。
附件: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任务分解表
潍坊工商职业学院
2019年3月20日
附件:
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任务分解表
项目 |
诊断要素 |
相关信息(数据)及责任部门 |
1.体系总体构架 |
1.1 质量保证理念 |
1.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(院办) 2.XXX院系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(二级院系) |
1.学院教学诊改工作实施方案(质管办) 2.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建设规划(质管办) 3.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(教务处) |
1.院领导参与教学、联系学生的制度或规定等(党群工作部) 2.学院质量文化建设相关材料(党群部、院办、学生处) 3.校园文化手册(党群部) |
1.2 组织架构 |
1.学院组织架构与人员编制资料(人事处) 2.质量保证组织及职责分工(质管办) 3.学院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与标准(人事处、各部门) 4.部门及各岗位人员年度目标考核制度与标准(人事处) 5.近两年年度目标考核机制及过程资料。(人事处) |
1.3 制度架构 |
1.学院质量保证相关制度(质管办) 2.与学院配套的院部质量保证相关制度 (二级院系) 3.学院专业质量保证相关制度(教务处) 4.学院课程质量保证相关制度(教务处) 5.学院教师质量保证相关制度(人事处) 6.学院学生质量保证相关制度(学生处) 7.学院绩效考核办法(人事处) 8.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(人事处) 9.2018年元月至今颁布的规章制度目录。(院办) |
1.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及诊改报告(各部门) 2.近两年评教结果、反馈通报及改进成效材料(教务处) 3.近两年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(教务处) |
2.专业质量保证 |
2.1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|
1.学院专业建设规划(教务处) 2.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(二级院系) 3.近两年新开设专业资料(教务处) 4.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(附调研报告)。(二级院系) |
1.学院专业设置、预警与调整管理办法 (教务处) 2.近两年专业结构调整情况说明(教务处) 3.学院专业建设发展标准(教务处、二级院系) 4.新专业设置标准,骨干专业、一流专业建设标准等(教务处、二级院系) |
1.学院专业建设经费管理制度(教务处、财务处) 2.校企合作管理制度(合作办学处) 3.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(教务处) |
2.2 专业诊改 |
1.学院专业建设诊改制度及运行机制(教务处、质管办) 2.学院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(含预警等材料)(教务处) 3.专业建设诊改组织与实施过程资料(教务处、二级院系) |
1.学院专业与专业群建设发展诊改报告 (教务处) 2.各专业建设与专业群诊改报告(二级院系) 3.近两年毕业生就业分析及跟踪调研报告(招就处) 4.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相关材料 (质管办) |
2.3 课程质量保证 |
1.学院课程建设规划(教务处) 2.各专业课程建设规划(附调研报告) (二级院系) 3.各专业课程发展标准(教务处、二级院系) 4.各门课程教学标准(教务处) |
1.学院课程建设相关管理办法(教务处) 2.学院课程建设及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实施资料(教务处) 3.学院课程建设及教学质量诊改报告(教务处) 4.各门核心课程建设及教学质量诊改报告(二级学院) |
3.师资质量保证 |
3.1 师资建设规划与标准 |
1.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(人事处) 2.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(二级院系) 3.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相关的制度、办法等(人事处) 4.教师申诉制度(人事处) 5.有关教师教学能力管理考核办法(人事处、教务处) 6.各类教师发展相关标准(人事处) 7.学院教师招聘、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。(人事处) |
3.2 师资建设诊改工作 |
1.教师发展质量诊断与改进制度及运行机制(人事处) 2.学院师资队伍建设(含团队)质量诊改报告(人事处、二级院系) 3.教师个人发展自我诊断报告(二级院系) 4.近两年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及通报(教务处) 5.近两年社会服务能力等成果材料(科研处、继续教育学院) |
5. 体系运行 |
5.1 外部环境改进 |
1.当地政府相关扶持政策(院办) 2.学院办学环境不断优化的相关材料(总务处、财务处) 3.校企合作不断优化的材料(二级院系、招就处) 4.近两年合作发展典型案例(合作办学处、招就处、二级院系) |
5.2 质量事故管控 |
1.教学事故认定管理办法及处理过程资料(教务处) 2.近三年教学事故分析报告及其反馈处理效果报告(教务处) |